中式绣墩与椅子的构成时期大致一样,它没有靠背,多是一个鼓形的圆墩上面覆以秀丽的袱子,“绣”是指墩上所覆之物而言的。前期的中式绣墩有木质的、蒲草编制的,到了后期又出现用瓷雕漆、彩漆等资料制造的。宋元时期的中式绣墩通常都比较大一些,明代时期的中式绣墩相对较小,但又比清代的大一些。明代中式绣墩,款式纷歧,有的中式绣墩悉数为绣袱所掩盖,也有的只掩盖其上半截,能够看到其内精巧的布局。通常中式绣墩的附近有黄杨木雕饰,给人一种素雅之感。在做法上,直接选用木板攒鼓的方法,做成两头小、中心大的腰鼓型。两头各雕弦纹和固定鼓皮的乳钉,因而又叫“花鼓墩”。为了提拔便利,有的还在腰问两边钉环,或在中心开出四个海棠式透孔。清代的中式绣墩,在外型上较明代的瘦一些而显得愈加高雅。别的在外形上又派生出许多其他的方式。